时间:2025-03-27 来源:网络 作者:土小狐 - 小 + 大
《监理实施细则之有限空间作业》 ××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批:××× ×××公司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略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2、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3、经批准的监理规划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7、《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8、《成都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成建委[2018]607号 9、《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 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12、《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文 13、《四川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6号 14、《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T46-2024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6、《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GB 55034-2022) 1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 31号 18、《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 三、专业工程特点 1、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或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集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切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集聚或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都叫有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源: 1)有毒气体 引发有限空间作业中毒风险的典型物质有: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重与空气相当,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焊接作业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无色透明、有芬芳气味、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氰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液体,易在空气中挥发、弥散,剧毒且具有爆炸性;磷化氢是一种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无色气体,剧毒且极易燃。 2)缺氧 有限空间内缺氧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导致缺氧;二是有限空间内存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单纯性窒息气体,排挤氧空间,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缺氧。引发有限空间作业缺氧风险的典型物质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等。 3)其他危害 燃爆:有限空间作业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有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以及铝粉、玉米淀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安全风险。 四、有限空间辨别 首先要识别有限空间作业辨别,要求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实际情况,建立作业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实时进行更新。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目前辨别的有限空间作业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地下室消防水池(含室外消防水池)、雨水蓄水池内模板安装拆除、防水作业、管道及设备安装。 2、总坪雨污水井、总坪化粪池 4、管道竖井、强弱电竖井、风机房等部位土建洞口封堵砌筑和抹灰、管道及设备安装。 五、监理工作流程 1、有限空间安全监理工作流程图 1、 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1)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有限空间施工作业专项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复核施工图纸,现场总平面图。 2)审查施工单位分包队伍的资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3)审查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签订的安全生产协议。 4)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保障安全技术措施等管理制度。 5)检查施工单位保证安全的投入,要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应校验合格,必要时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试验用的动物由承包人及施工单位自己准备。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做好自身防护。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根据工作要求必须佩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等。配备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等设备、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防护用品应妥善保管,并定期检验与维护。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工器具应符合要求。进入管道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V,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V 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7)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是否到位,交底记录签字是否齐全;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操作,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落实情况。 8)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应在首次作业前一个月内开展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9)检查施工单位施工准备情况及进场的机具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具,质量是否合格,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直接危及工程质量、安全的机具设备不能投入生产运行 。 10)检查施工单位对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考核;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首次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11)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由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承包人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对长期不通风,且可能存在有机物的受限空间,必须检测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否则应根据空间的大小、与其他空间及管道连接情况,进行强制通风。 12)存在坍塌、掩埋风险时,应先测明介质储量,并采用由上至下的作业程序,严禁在下方作业。存在坍塌、掩埋、高空落物、高处坠落等风险时,工作人员应使用防坠器和全身式安全带。无特殊情况禁止使用软梯,有火险可能的如使用木梯、竹(木)质脚手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13)以下情况禁止有限空间作业 A作业人员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酒后、精神不振、过度疲劳。 B承包人无监护人员、监护人员没有持证或监护人员能力不满足工作要求。 C现场施工人员未进行危害识别,作业环境检测结果不合格或存在违反《成都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成建委[2018]607号要求,未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现象等。 如:现场施工人员未识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缺氧、富氧状况;空间上部及周边附着物有脱落可能;现场施工人员未判定是否有突然出现介质淹没、埋没的可能。承包人现场施工人员无防护用具或防护用具不满足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2、 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1)检查施工单位的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报项目负责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有限空间作业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部门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禁止未做好安全防护,配戴安全防护用品,患有深度近视、高血压、哮喘、心脏病、酒后,精神疲劳、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3)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4)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6)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7)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8)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9)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测,检测时应认真填写临时作业或施工单位缺乏必备检测条件时,也可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并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10)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11)进入密闭空间、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作预防性防护。 12)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13)地下室肥槽回填土及外墙防水施工时,要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防水施工时要设置明显的严禁烟火标志,并且要配备满足要求的灭火器数量和相应的消防设施。 1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工器具应符合要求。进入管道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V,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V 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15)作业环境存在爆炸性液体、气体、粉尘等介质时,应动态监测,浓度超标严禁作业;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12V的防爆安全行灯,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并设置足够适用的灭火器材。 16)电气焊作业时,氧气、乙炔瓶放置在有限空间外面,每次作业结束后或暂停作业,现场监护人应确认氧气、乙炔带撤出有限空间。 17)高温作业时,应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并配备相应的防暑降温药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采取强行机械通风的措施来降低人员中暑的可能性。 18)作业停工期间,在有限空间的入口处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告牌并采取其它封闭措施,防止人员误入。 19)在狭窄、救援困难、存在塌方危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绳,安全绳必须系在有限空间外面牢固的物体上,并保持不超过0.5米的宽松度。 20)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应减少空间出入口的打开数量。防止无关人员出入。应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的具体情况,安排作业人员定时轮换。 21)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七、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一)监理工作的方法:1、现场监督检查 开工前的检查,审查施工单位现场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核查承包单位的人员配备、职责与分工的落实情况;参与协调和处理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加以控制, 发现承包人有限空间作业失控时,下令停工整改。 观摩和参加施工单位组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演练,协助有限空间作业承包人应急救援工作。 2、巡视检查、验收 工程施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监理部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 对检验批、分项、分部施工中及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合格后予以签认;每日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记录。 3、监理指令及会议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施工质量、安全问题时,监理部人员通过口头、工作联系单、监理通知、监理例会、专题会议、暂停工令等监理指令和会议,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解决。 (二)监理工作的方法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安全监理小组,明确分工:总监负责协调,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技术,监理员负责资料整理归档。 2、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施工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技术措施 1、方案审核:重点审查脚手架排版图、支撑体系验算及应急预案。 2、安全技术交底: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进行审查,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到位。 3、实测实量:采用激光测距仪检测立杆间距,对关键部位进行全数检查并记录。 三)经济措施 1、对未按方案施工的情况签发《监理通知单》,逾期未整改则暂停工程款支付。 2、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对优秀班组给予奖励。 四)合同措施:依据合同条款对违规单位提出违约处理建议,并追究违约责任。 |
上一篇:《监理工作通用指导手册》
下一篇:暂无